新聞中心
公司新聞
項目動態
媒體關注
信息公開
時事通訊
專題報道

中冶貴州7項國家級軟件成果是如何“匠研”的

來源:中冶貴州公司黨群工作部 作者:申照生 柏雷 時間:2021-01-28 點擊量:


  日前,中冶貴州公司自主研發的工程項目辦公平臺軟件,繼2項專利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后,再傳喜訊,智慧工地財務報銷、工程物資、計劃成本、路基工程、橋梁工程、施工生產、隧道工程7項管理軟件著作權通過國家版權局認定,并頒發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這些權利全部是原始取得,公司擁有全部權利,為公司申報軟件企業提供了助力。

“實干精神”激發研發動力

  “自主研發工程項目辦公平臺!”最早提出這一想法的是公司科信部副部長劉繼峰,是2017年9月他還在貴州三荔高速公路項目部擔任總工程師的時候。

  市場上成熟的工程管理軟件很多,PM等管理軟件在貴州三荔、三施、紫望三條高速公路項目普及運用,為什么還要自主研發?

  劉繼峰作為工程項目最前沿的技術管理者,他自主研發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為了減少一線技術人員極其繁重的數據統計、計算、錄入的工作量。市場上很多工程管理軟件是以滿足工程項目管控為主的平臺,這種管控系統需要一線施工單位大量專業人員逐項向平臺輸入經濟、生產業務過程數據,不僅增加了一線技術人員的勞動量,技術人員苦不堪言,而且不能切實解決現場問題,對一線而言實用性不強。

  如果研發出一款工程技術、生產進度、物資消耗、計劃成本4大業務板塊數據關聯、自動算量,且能夠實現智能化辦公、錄入、統計的工程項目辦公平臺,不僅可以減少現場技術人員工作量,減少人工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精準度。

  正是因為心懷這種實用、實干的精神,劉繼峰決定先自己學習探索。他自掏腰包上萬元購買了軟件、書籍,白天跑現場做技術指導,晚上要加班加點研究技術難題、完善內業資料,只有到了深夜別人都休息后,他才開啟自己的秘密“探索之路”。

  收集對比分析國內近10年來的各項交通工程管理實操軟件的優缺點,研究探索軟件平臺開發功能,通過幾個月的持續學習摸索,劉繼峰逐漸從一名對軟件開發比較陌生的“門外漢”,變成了掌握基本門道的“入門者”。于是,他主動邀請身邊的技術人員一起研發,越研究越深入,越深入越信心,他給研發小組定下目標,一定要打造出一款適合一線工程項目的辦公平臺,實現數據關聯、智能辦公、智慧管理、自動計算,要把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強大功能移植到辦公平臺,實現各種業務模塊與平臺無縫對接,把繁瑣的日常業務整合為更加自動化、簡單化、高效化、精準化的“一體式”智能辦公平臺。

3.軟件著作權2

“工匠精神”催生研發成果

  施工一線技術人員搞軟件開發,遇到的第一難題不是跨專業的技術問題,也不是施工任務重造成的精力不足問題,而是來自各方的質疑和不解。有的說他們不務正業,施工那么忙,弄軟件能帶來什么效果;有的勸他們,幾個門外漢能造出來什么好軟件?別再白扔錢了;有的直接潑冷水,公司用的是購買的高新技術軟件,說他們即使研究出來也不會有人用的。

  面對異常緊張繁重的通車任務和種種質疑,劉繼峰與研發小組成員總是一笑而過,偶爾會開玩笑說:“中國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不一樣把原子彈造出來了?我們這比造原子彈容易多了?!逼鋵崳懿荒苎邪l成功,他們起初也沒有十分把握,但是,他們堅信自己開發的智慧工地辦公平臺,只要研發試驗成功,不但會為公司申報軟件企業助力,而且公司也將不需再采購動輒幾百元且存在應用效果風險的管理平臺軟件,他們堅定自己在做對公司長遠發展有意義的事,工地現場業務重要,平臺研發更重要。

  對于習慣與鋼筋混凝土打交道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做計算機系統平臺研發更加艱難曲折。2017年12月,他們結合編程業務基礎,采用Excel VBA編制了《公路日報表系統》,可進行簡單業務數據統計匯總、形象進度圖自動展示等。但是,在貴州三荔高速公路項目試用后發現,由于受單機版計算機語言限制,研發的系統不能設置權限,不可多終端應用,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不顯著。而編寫大型平臺多終端應用,需要PC客戶端、服務器、安卓、蘋果手機等多個計算機語言編寫系統,需要龐大的專業開發團隊,專業技術上遇到了瓶頸。

  開弓沒有回頭箭,另辟蹊徑繼續干。他們購買來大量計算機技術書籍查閱學習,艱難尋找解決途徑。歷經200多個日夜持續學習鉆研、尋找探索,2018年10月,他們終于找到了提供底層多終端的開發平臺,該平臺尚未用于工程應用,通過大量研究分析,發現可以借鑒到工程應用,有了底層工具,又踏上了新的平臺研發征程。

  橫跨專業,平臺研發的每項操作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面對服務器、APP應用、權限、界面美工等很多操作,只能邊學習、邊開發,一個功能一個功能的試驗,甚至一個小小的界面圖標,都要經過多次PS摳圖優化。劉繼峰感嘆,大家都像“著了魔”,走路、坐車、吃飯都在思考解決辦法。又是多夜以繼日的攻關,2019年初,研發小組完成了智慧工地辦公軟件平臺基本功能研發,撰寫了《公路工程項目管理云平臺軟件在建設智慧工地的應用嘗試》技術論文,并獲得公司年度論文一等獎。

2.軟件研發小組

  研發小組的“工匠精神”和軟件平臺開發得到公司認可。2019年6月,公司給予研發項目正式立項,抽調一批長期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工程、經濟、管理及高級專業人員組成研發團隊,并在研發資金等多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軟件研發駛入了快車道。

  有了公司的支持,研發團隊干勁更足了,標準更高了,責任也更大了。距離成功越近,“攔路虎”越大,難啃的“硬骨頭”越多,其中實現各業務板塊之間數據關聯、智能轉換和自動生成就是一項業務量極大的工作。各業務板塊的表格、數據、規則和需求都具有各自的獨立性,如果強行統一標準則會增加各業務部門的工作量,甚至會影響開發使用效果。為了減少各業務部門的工作量,提高平臺系統的智能化程度,研發團隊決定把本來需要業務人員轉換的數據變為系統自動生成,這樣一來,開發人員的工作量至少增加5倍以上。面對400多張業務表單、1萬多項業務數據的開發、整合,研發團隊全體成員采用5+2、白加黑高強度的工作模式,通過無數次的試驗、優化、升級、改進,最終開發出了各業務板塊數據自動轉換、智能計算匯總的功能,通過國家政府科技權威部門查新,國內尚無類似功能登記。

  歷經三年不懈努力、艱苦探索,這項集數據關聯、自動算量、智能辦公、智慧管理、物聯網應用、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功能于一體的工程項目辦公平臺基本形成,進入試應用階段。

“創新精神”轉化成果動能

  研發不是目的,實用才是宗旨。在試用的過程中,研發團隊不斷對平臺各項功能進行創新升級。創新建立了線路工程任意里程間工程量數據計算模塊,能夠一鍵式查詢計算線路工程任一里程段工程數量、材料名稱規格數量、產值單價及清單工程量等所有數據,不僅可以實時監控工程物耗、成本和進度,還可以提高一線業務工作效率,可以在20秒至數分鐘內完成一份驗工計價及進度報表,基本業務數據可一鍵生成,將復雜的人工業務自動化、簡單化。這種能夠查詢計算,且具備點、線、面邏輯數量算法的工程管理智能數據計算分析應用平臺目前在全國還是首例。

  同時,研發團隊注重把物聯網功能研發應用到平臺之中,將混凝土拌合站生產與平臺進行無縫對接,在平臺上可以實時準確更新生產數據,其它關聯的成本、工程量等數據自動計算更新。把GPS定位功能應用于平臺和現場業務辦理,技術人員通過平臺用手機準確定位現場具體橋墩、樁基等分項工程,直接現場快捷錄入資料。將二維碼、電子標簽等功能植入平臺加強資產管理,通過掃描二維碼直接辦理業務,電子標簽類似于ETC功能應用,實現自動盤點功能。

  通過不斷實踐應用和創新升級,通過平臺處理業務更加簡單、便捷、實用。平臺系統密切聯系現場業務,操作有提示,數據格式智能檢測,業務流程模塊化規范化,新手可快速熟練操作,通過這種方式解決項目施工一線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平臺操作電腦、手機端可同步應用,在施工現場利用手機即可完成數據查詢、簡單業務辦公;平臺自動業務代替傳統手工業務,自動生成經濟、成本分析數據,達到提效減負目的;平臺升級開發及維護不需要專業人員便可實現,可節省軟件采購、軟件更新、日常運行維護等大量成本。

  據初步統計,辦公平臺投入使用后業務人員每天工作量減少50%以上;項目每月驗工周期由7-10天,縮減為1-2天,相關經濟活動分析周期由4-5天直接變為實時完成;通過對比有關單位信息化建設應用情況,中冶貴州公司自行研發的業務模塊更具實用性,且自研費用遠遠低于采購市場軟件系統資金投入。

  創新無止境,研發仍繼續。2020年3月,“計算隧道任意段工程清單量和材料用量系統”和“計算隧道任意段各斷面工程清單量和材料用量系統”2項發明專利申請已被國家知識產局受理,2020年8月,國家版權局給公司頒發了7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這些成果即是對中冶貴州公司軟件研發團隊的肯定,更是鞭策,他們將繼續把更高的追求、更新的創意研發成實實在在的成果,通過成果應用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